易经是科学之母
易学是科学之母,有易学然后才有科学,没有易学就没有科学。人类的科学理论,科学发明及科学技术都是易理范围内的产物。易学与科学的关系就象一对母子关系,人们不能够本末倒置地把科学作为标尺来量度易学,看它符不符合科学,这样做等于是问一个母亲象不象她的儿子一样地滑稽可笑。在没有科学出现之前人类已经可以生存,在没有易学出现之前人类还未能够生存。《易经·系辞上传》说:“乾坤其易之蕴耶?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。乾坤毁则无以见易,易不可见,则乾坤或几乎息矣!”可见,自从混沌初开,天地定位之始便有了易。所以《易经·系辞上传》又说:“是故易有太极,是生两仪,两仪生四象,四象生八卦,八卦定吉凶,吉凶生大业。”科学只是属于“大业”的其中一个分支,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之时的产物,是近几个世纪以来才渐渐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。这门学科既然有它诞生之日,亦必然有它消亡之时,逃不出大自然有生必有灭的自然定律,不可能和天地永存。易则不然,它无所始,无所终,与天地共存,只要有天地的存在,易就会存在,它只有盛衰之期,没有消亡之日,具有永恒性。所以《易经·系辞上传》又说:“夫易广矣大矣,以言乎远则不御,以言乎迩则静而正,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。”由此可见,科学与易学比较起来,就象小河与大海,不可同日而语。
易是什么呢?所谓易,一言以蔽之:易即道也。那么什么是道呢?所谓道,就是宇宙的基本规律、终极真理,永恒不变而存在于宇宙间的那个本体。换句话说,易学就是讲宇宙基本规律、终极真理的一门学问。所以《易经·系辞上传》说“易与天地准,故能弥纶天地之道。”这门学问是依据宇宙的基本规律而主导人事,它的理论是基于宇宙中万事万物的发生、发展、变化和消亡都是有“定数”的这样一种哲学思想而立论的。这种哲学思想虽然与我们人类“贪嗔痴”的本性相抵触,有些人不愿意接受它,但是它极其客观地反映了宇宙中万事万物的真实状况。
宇宙中的这个“定数”是哪里来的呢?是谁制造出“定数”的呢?它是来自于一个与天地永存的因果守恒定律。
因果守恒定律永远存在于宇宙之中,具有不生不灭,不增不减的特征。这个特征虽然在我们的感觉器官里对它发挥不了作用,看不见,摸不着,但是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可以感知得到,只要是我们的智慧真正到家了,就会悟得到它的存在状态。
众所周知,我们生活的这个宇宙中每天发生的一切事物都是有原因的。宇宙中没有事物会无缘无故地发生,没有事物会无缘无故地发展,没有事物会无缘无故地变化,也没有事物会无缘无故地消亡。换言之,所有事物的发生、发展、变化或消亡必有前因,所有事物的发生、发展、变化或消亡必有后果,有因必有果,有果必有因。宇宙中不存在某些无源之因,也不存在某些无续之果,即是说宇宙中没有始祖因,也没有终末果。因与果的关系一环扣一环,彼此之间呈网状球形,有限无边,头尾相接,因即是果,果即是因。某B因既是A因的果,也C果的因;某A因既是B果的因,也是某前因的果。因与果的关系合之可以为一,分之可以为兆,具有无始点,无终点的特征。由于因果是这样一个形态,所以宇宙中的因果关系就有一个总变量,永远不可能增多,永远不可能减少,没有人可以无缘无故地创造一个因使它的总量增加,也没有人可以无缘无故地灭掉一个果使它的总量减少。基于这个缘故,万事万物的发生、发展、变化和消亡都成了“定数”,换言之即是被这个因果律注定了。所以《易经·系辞上传》说:“……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,曲成万物而不遗,通乎昼夜之道而知,故神无方而易无体。”
有的人不懂易理,认为事物的结果可以由人随意改变,这是因为没有认真深入地思考过这个因果关系的缘故。首先,如果一个事物的结果我们还不知道最终会是怎样,那么我们就没有必要去改变那个未知的结果;若是我们已经百分百地肯定这个事物的最终结果必然会是怎样,那么我们也就无能为力去改变那个必然结果。正如人人都能够百分百地肯定自己最终必然要死亡一样,可是有谁能够改变这个结果呢?为何这么恐惧的结果不设法改变,却要设法改变日常小事的结果呢?其次,所谓改变结果,就是某事本来的结果应该是这样,我们令它无缘无故地变成了那样。换言之,假设A因本应结B果,事实上我们令它无缘无故地结出了C果,这就是谓之真正的改变;若是加入了D因然后结出这个C果,那么这不是真正的改变,而是D因的必然结果,换言之即是本该如此。
比如一个学生以前不肯用功读书,因而成绩不好,后来他努力用功读书,成绩就渐渐好了起来。从表面上看,这个学生是通过行为的不同而改变了成绩的结果,事实上他并没有真正地改变了成绩的结果,他后来的好成绩是本该如此。因为他之前成绩不好,是A因(贪玩)使他结B果(成绩不好);后来他改用了C因(用功),就变成了D果(成绩好)。这个结果不是把A因的果改变了,而是改用了C因,是C因结出的果,换言之就是成绩好是C因结D果的必然产物。如果这个学生依然是A因(贪玩),而无缘无故地结出了D果(成绩好),那么这就是真正的改变。他后来之所以改用这个C因,亦不是无缘无故,还要牵涉到另一些其它的因(比如父母对他说读书不好就会没有前途等)。如果A因(贪玩)的力量比C因(用功)对他产生的作用大,那么他依然会是A因结B果;若是C因(用功)的力量比A因(贪玩)对他产生的作用大,那么他就必然会是C因结D果。而哪个因对他产生的作用大,那个因对他产生的作用小,是因与因之间的角力。哪个因的力量最大,在角力中胜出,最终就会结出哪个因的果。这个学生就只得被动地接受那个结果而作出相应的行为,并不是他无缘无故的选择。
再比如某人以前很贫困,后来他想改变现状学了佛,从此时常行善积德,几年后他发达了,变得富贵双全。在佛学的理论中,每个人都是可以改变命运的,以这个人自己的亲身经历果然不假。事实仿佛就摆在这个人的面前,在没有学佛之前他穷困潦倒,学了佛之后他就变得飞黄腾达。这个人必然会深信学佛可以改变命运。但是这个人却不知道这是他的命本该如此,跟学不学佛没有直接的关系。这个人之前的贫困,是A因(行衰运)结B果(贫困);后来的发达,是C因(行好运)结D果(富贵)。学佛是E因,这个E因只结F果(心善),并不结D果。所以全世界有几亿学佛的人(同是E因),不是人人都能够富贵(同结D果)。甚至有的人是越学越倒霉,越学越贫困,这就是E因不结D果的明证!
这两个例子是用最简单的方法说明因果的问题,其实因果的关系远比这两个例子要复杂得多。有一因结一果,有一因结众果,有众因结一果,有众因结众果,有直接的因果,有间接的因果等等众多现象。不过无论是哪种现象,说到底仍然都是因果的一种必然关系。
易学是基于这个因果的“定数”原理而创立的,所以它才具有预见性,才可以预测事物。人们不承认“定数”一说,也就是等于不承认因果律,也就是等于认为万事万物的发生、发展、变化和消亡是事出无因,全部都是无缘无故的。
易学的门类分支很多,不下一二百种,大的分类有抽签,占卦,算命,风水等等。尽管门类繁多,各有各的演算和推断方法,但是全部都是基于因果律的定数原理而立论。所以易学的一个最大特点是随意性很强,人们可以随意抽签,随意起卦,随意断事,看起来仿佛是毫无根据,其实随意的背后隐藏着被因果律注定的必然性。
也许有人会诘问,如果一切都是定数,那么做人还有什么意义?努力奋斗又有什么意义?每天坐等运到就是了。这是不明事理的人说的糊涂话,实为智者所不取。既然定数注定事情的结果,同时也注定了事情的过程,我们不能够把过程一概省略掉(请参阅拙文《凡圣问对》)。这个道理就象每个人的人生那样,死亡的结果是被注定了的,任何人也改变不了,可是有谁会因为明白反正改变不了这个结果,他就不读书,不工作,不结婚,有病不去医治,每天坐在家里等待死亡的到来呢?
与易学的原理和而不同的科学,它是力图反映客观事实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,但是它的定义至今还没有一个全球统一的认识。什么是科学?不同的人对它会有不同的解释和解读。即使是科学家之间也是见仁见智,存在着很大的分歧。不过有一点是得到基本公认的,就是它的特点是“反映客观事实及其规律”。人们把“反映客观事实及其规律”作为科学的基本特征比较准确地表达了科学的概念,问题是“反映客观事实及其规律”是有时段性的,不是永恒不变的。今天认为某理论是反映了客观事实及其规律,明天人类的认识提高了,就会认为今天的理论是错的,没有真正地反映了客观事实及其规律,要推翻今天的理论。所以笔者认为科学的定义是:所谓科学,就是一切以最新认知的客观事实为依据,新理论不断地变更旧理论的一门学科。
不断地变更旧理论,建立新的理论,正是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。没有新理论的建立,就没有科学突飞猛进的发展。不过这样就带出了一个问题:今天得到公认属于科学的事物,明天被新理论否定,那么这事物究竟是科学的呢,还是不科学的呢?今天公认属于不科学的事物,明天被新理论肯定,那么这事物究竟是科学的呢,还是不科学的呢?后天再有一个新理论出现,推翻了今天和明天的结论,那么这事物究竟是科学的呢,还是不科学的呢?所以,以今天的科学理论作为标尺量度一切事物,符合的就说它科学,不符合的就说它不科学,这种思维方式是有缺憾的!
易学是以宇宙的终极真理为标准量度事物,科学是以最新理论为标准量度事物,这是两者的不同点。以宇宙的终极真理为标准量度事物,它的标尺是永不改变的,具有绝对真理性;以最新理论为标准量度事物,它的标尺会因理论的改变而改变,只能是具有相对真理性。由于这个缘故,所以大凡符合科学的事物,它亦必然符合易学;符合易学的事物,它却未必符合科学。这是因为易学比科学更加迫近真理的缘故。违背易学的事物,它亦必然违背科学;违背科学的事物,它却未必违背易学。这是因为易学比科学更加宏大的缘故。人们用科学的理论未必可以解释得了易学,用易学的理论却可以解释得了科学,这是因为易学象大海,科学象河流,大海可以容纳得下百川,河流不能容纳得下大海。爱因斯坦的《相对论》,霍金的《时间简史》被认为是科学的经典理论,它的理论与易学的理论有着某些不谋而合、异曲同工之妙,所以它才得以经得起实践的检验,从而被人奉为经典。
科学家们不一定懂得易学,但是他们的发明创造必然符合易理,决不会与易理相悖。因为易理无所不在,它的哲理是孕育科学的摇篮,只不过是“百姓日用而不知”罢了。爱因斯坦就曾经说过:“哲学是全部科学之母。”易学作为人类最伟大的一门哲学,它不是科学之母又是什么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