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主页 > 相学天地 > 基本理论 >
肉相
    颜面及人体各部的肌肉形态。古代相学认为,肉生血而藏骨,犹如土生万物,万物复归于土,因此在评判肉相优劣,十分注重骨和肉之间的相互关系。以肥瘦适中、骨肉相称为佳相。反之,以骨不坚肉、肉不掩骨为阴阳失调,谓之一偏之相。后周王朴《太清神鉴》曰:"肉当坚而实,骨当宜而耸。肉不欲在骨之内,为阴之不足。骨不欲在肉之外,为阳之有余。故人肥则气短,马肥则气喘,是肉不欲多,骨不欲少也。乃阴阳和平,刚柔得中,骨肉相称,理之善也。"相学还认为,皮肉的形态、色是通过观察人的形体和相貌来测断其命运。古代相学认为"人禀阴阳之气,肖天地之形",因此以人的形貌合自然属性者为佳相,反之则谓之形 不足,为厄相。故相书《琅琊代醉篇·相形》曰:"相形家,以人形如物形者佳,如班超虎颈燕颔,何尚之真猿之类是也。"从这一观念出发,相学家以自然界的阴阳五行比类取象,将人的形相分为金形、木形、水形、火形、土形五种类型,或以飞禽走兽相比附,将人相分为龙形、虎形、蛇形、凤形、鹅形等若干种类,然后据此来测断各人的命禄休咎。前者谓之五行相法,以完全符合五行形局者为福禄寿俱全之人,不合局者,命禄根据缺破的方式和程度作具体分析。如对金形人的命相,《神异赋》即称:"金形得金局逢土可比陶朱。"就是说符合金形形局,再带有某些土形人的特点,即为大富之人。后者谓之飞禽走兽相法,根据所属动物的贵贱特性泽、气味等也都与人的命相有关。《神相全编·论肉》:"肉不欲横,横则性刚而暴。肉不欲缓,缓则性懦而怯。人肥不欲乱纹路,纹路粗乱者近死之兆。肉宜香而暖,色宜白而润,皮欲细而滑,色昏而枯,皮黑而臭,非令相也。筋不束骨,肉不居体,皮不包肉,速死之应也。"
上一篇:腹相    下一篇:形有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