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主页 > 相学天地 > 基本理论 >
相骨
    通过观察或揣摸骨骼来断人命禄的看相方法。古代相学中曾有"相人之身,以身为主"的说法。有人甚至把看相就称为相骨,东汉王充所著《论衡》中"相骨"一章,即泛指相学。古代相骨最注重考察骨与肉的关系,借用阴阳之理,以骨肉相称为阴阳相符,属善相。骨不坚肉或肉不辅骨为阴阳失调,属破相。相学中所相之"骨"有别于现代生理解剖学中的骨骼系统,主要指头部特定的十余块骨骼。相骨的具体方法主要有两种。一是目察。相传唐宣宗时宰相路岩与驸马于惊不和,路借宴客之机请相士丁重暗中替于看相。丁重后谓于旬月之内必迁宰弼之任。路不信,丁正色道:"岂将人事可以斟酌,某比不熟识于侍郎,今日见之,观其骨相,真为贵人。"路闻言心虚,连忙改变策略,与于言和,后来于惊果然为相。可见丁重所用乃目察之法。一是以手扪骨,或谓之揣骨。操此法多为盲眼术士。唐韦询《嘉话录》载:"(唐)贞元末年,有瞽目者称骨相山人,人求相,以手扪之,必知其贵贱。"明陆粲《庚巳编》亦载:"虎丘半塘寺有僧两目皆盲,善揣骨,言人贵贱祸福多奇中。"清观奕道人所著《滦阳消息录》,认为古代相骨术于南北朝时已广为流行,兴起或当更早。现有史料证明,相骨术至晚起于汉代,发展于魏晋南北朝,极盛于唐代,此后历 代不衰,且与整个相术体系融合,成为相学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。
上一篇:黑子相    下一篇:骨相